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头条热点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蒋介石与何应钦

    信息发布者:郭续军
    2022-11-11 15:13:32   转载

    1949年何应钦密谋第二次废蒋,却被蒋一招反制,从此甘做政治花瓶


     

    有历史

    原创

    2022-11-10 07:30 · 来自辽宁 · 历史作家 代表作《后三国战争史》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


   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,请点一下“关注”,持续为您奉上诚意好文。谢谢您的支持!

    何应钦是国民党大佬中最有意思的一位。

    他是蒋介石手下八大金刚之首,有“黄埔保姆”之称,论功劳资历,与蒋介石头号宠臣陈诚不相上下。

    但就是这位金刚,偏偏是蒋介石众多心腹中,唯一一位对蒋动过杀心,而且动过两次的。

    一、蒋何裂隙

    第一次动杀心举世皆知,1936年“西安事变”,何应钦极力主张武力讨伐张杨,自任讨逆军总司令,率大军进逼潼关,飞机屡屡飞临西安附近。

    当时国民党军中诸大佬中,以何应钦、顾祝同为首,陈诚那时还是小字辈。政治上固然也有几位大佬,但在军权面前历来直不起腰杆。何应钦的如意算盘就是,要么逼张杨狗急跳墙杀了老蒋,要把逼他们把蒋交给中共,假中共之手除之。


    不管怎样,必能杀了老蒋,然后自己借军权之利取而代之。

    这番美梦做得可谓美之极矣。

    结果后来大家都知道了,西安事变和平解决。蒋介石安然返回南京,何应钦吓得心胆俱裂,但他为表示自己是大公无私的,亲自到机场主持迎接仪式,还致词欢迎。

    老蒋自然明白这厮想的什么,不过当时内外交困,又要应付日本人,又要处置西安事变的后续矛盾,是以虽然生气,也只能息事宁人,把娘希匹放肚里去了。

    但蒋介石此后对何应钦的态度发生180度大转变,此前他是黄埔系的首领,许多黄埔将领都尊重他,蒋介石对他还是非常信任的。此事发生后,蒋介石明面上继续尊重,却在逐步削弱他的地位,代之以不断提升陈诚的地位,使其作为制衡。

    何应钦虽有谋事之量,却无决断之刚,在蒋介石拿捏之下只能亦步亦趋,不敢稍有放肆。

    一些得罪人、不便自己出面的事,蒋介石也交给何应钦来办。比如1938年处决韩复榘。

    韩复榘抗日中有劣迹不假,不战而弃济南、泰安、济宁,大好河山拱手沦入日寇之手,举国哗然。但抗战中弃城失地之将所在多有,是否弃城就要杀?大概蒋介石也觉得杀之有些勉强,但韩氏在西安事变中通电支持张杨,此事深为蒋介石所恨,趁此时机杀之正好有借口。

    蒋介石没有直接出手,而是借在开封召开军事会议之机,在会上将韩复榘抓捕。接着,蒋介石命何应钦成立一个审判机构,给韩复榘定了一个死罪。

    何应钦时任参谋总长,按理说不应管司法的事。但又因韩复榘担任军职,似乎以军法处置也能说得过去。何应钦自然明白其中玄妙,也不敢多说,当庭宣布韩复榘诸多大罪,除了指斥他丧师失地,还有诸如强令山东百姓购买鸦片、强令民众捐纳、侵吞战费等罪名。

    韩复榘随后被特务处决。

    作为一省主席、二级上将,如此死法,对公众属实不好交待,以至于韩氏旧部、韩家亲故都纷纷找何应钦要说法。何应钦也不好多说。

    二、再次羞辱何应钦

    抗战中何应钦始终职任参谋总长之职,其间还担任过第四战区司令长官。

    何的抗战功绩,自来评价皆是平平,身为主持军事的大佬,能稳坐这一高位,且能勉勉强强把繁杂的军务主持下来,是有一定水平的,绝不是庸劣之辈。

    但他真有什么过人之略吗?纵观国军抗战史,何应钦未建立过什么开辟性的意见,亦未能作出多么卓越的安排。国民党军八年中屡屡失利,无不能窥见何氏之平平无奇。

    这也给了蒋介石进一步打击排挤他的借口。

    1945年抗战胜利是何应钦辉煌的顶点,他代表中国接受了日本投降,接受日本投降书的身影,成为中国历史的一个标志。

    蒋介石却丝毫不拿这个当回事。1946年6月,蒋介石改组了国民党军的军事机构,取消了原来的最高军事委员会,新成立了国防部。何应钦的参谋总长和陆军总司令随之撤销,蒋介石美其名曰只不过换个牌子,大家只是换一换职务。

    谁知何应钦左等等,右等等不来,命令一发表,国防部长是白崇禧,参谋总长是陈诚,陆军总司令是顾祝同。海空军虽然也有所谓总司令一说,但当时国军以陆军为大,海空总司令都是小字辈,让何应钦去做,他也拉不下脸。


    陈布雷与陈诚

    国军三大巨头,何应钦居然一个也没捞上。这不啻于当众猛抽耳光,何应钦气得一度闭门谢客,谁也不见,对蒋介石那份儿恼恨就不用说了。

    蒋介石打脸打到底,不由分说,给何应钦安了一个所谓的代表团团长,让他到联合国去闲游。

    原来1946年初,联合国计划成立联合国军,美苏英法中五大国都要参加组建工作。先期要成立一个安理会军事参谋团,各国都有委派一个参谋团长。

    蒋介石假模假式地鼓励何应钦说,我国十分希望借这次机会提振国际形象,希望以你的威望,为国人好好长长脸。

    何应钦明知这是蒋介石、陈诚联手剥夺他的兵权,但又哑巴吃黄连,有苦说不出,苦着个脸去了美国。

    这个所谓的参谋团团长,只是个类似于外交官之类的虚职,手下不管一兵一卒,权力与陆军总司令兼参谋总长岂可同日而语。所以他去美国,实属政治放逐。

    何应钦在美国待了一年多,本想在组建联合国军上出一份力。但这件事牵涉到各国军队,利益冲突特别多,各国来回吵了一年,最终也没达成协议。何应钦这个参谋团团长,也就成了个只挂幌子不卖东西的空招牌。

    何应钦整日出席一些无聊而又漫长的会议,日子过得实在是无聊。想想受降时的辉煌,真是三十年河东、三十年河西。

    三、何应钦的阴谋

    何应钦在国外漂了一年多,因为成立联合国军之事太过中二,五大国商量之后达不成共识,拖拖拉拉最终一拍两散。

    何应钦带着一肚子牢骚回国,偏巧赶上了好机会。

    1948年5月,陈诚在东北彻底失败,回南京后主动请辞参谋总长之职。白崇禧亦因出镇武汉,主持华中军事,国防部长之职也空缺出来。国军中枢一片狼籍,环顾当时国军诸大佬,已经没有谁能担得起国防部长的角色。蒋介石不得已再请何应钦出山,何倒也接了这个台阶,顺理成章地出任国防部长。

    但何应钦知道,这个职务是架在火炉上烤,并不是老头子多么欣赏自己。

    果然,1948年秋,解放军东野和华野同时发起了惊天动地的辽沈和淮海战役,国军应对失策——注意,我说的是应对失策,而不是无力招架。

    我一直认为,如果蒋介石有足够的魄力,把黄埔一期的几位杰出之士拿到中枢,出任防长、总长和陆总司令,来重整国军格局,调整国军的战略战术,哪怕是1948年春夏之际,国军仍有可扭转的机会。

    黄埔一期之优秀者,如关麟征、杜聿明、宋希濂,哪怕是黄维,还有后几期的优秀学生如王耀武等,较之何应钦都更有朝气和活力,也少一些从旧军阀时期过来的老官僚的旧思维。或许能淘汰掉一些弊病。只可惜,老蒋无此认识,也缺乏打破旧有体制框架的勇气。


    杜聿明神似长贵

    1948年底,随着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相继决出分晓,老蒋的地位受到桂系严重冲击,何应钦也受到连累被迫辞去防长之职,随后又出任行政院长,继续在风雨飘摇的国府中浮沉。

    李宗仁成为代总统后,一直被蒋介石拿捏的何应钦又觉得机会来了。

    百般盘算之下,何应钦想出一个一箭双雕的阴谋。

    当时李宗仁忿于蒋介石仍在幕后操纵一切,躲到广西桂林,拒不上任视事。何应钦希望李宗仁登台,再向老蒋施压,最后能把大权要出来一部分——想完全夺得大权是不现实的,他有这个自觉。

    李宗仁对国民党中央各院的掌控,又远不如何应钦,到时何应钦便可居中摄政,不出头不得罪人,反而能大权到手。

    这便是一箭双雕之计。

    有意思的是,何应钦只差一步就成了。

    四、流产的第二次废蒋计划

    李宗仁虽说闲居桂林,实际上一直对蒋介石等人的动态紧密跟踪。

    何应钦去信敦请他及早到广州上任——彼时南京解放,国府中央机构已逃到广州。李宗仁起初防备之心甚重,何应钦连连发了五封电报,他都置之不理。

    何应钦急得火上房,不得已只好请阎锡山出面,到桂林当面请李宗仁。

    阎锡山虽说已经丢光了山西所有基业,但毕竟多年老军阀,还有一定面子,李宗仁也给了他这个面子,放话出来说:若有我上任,蒋先生必须做出一定承诺,决不能再无限制地干预政府决策。

    何应钦一听有门儿,赶紧问李宗仁,需要让蒋作出什么承诺?


    李宗仁又装起了糊涂,何应钦秒懂什么意思,按他的理解,开出了六条意见:

    1.关于军政人事,代总统有权予以调整。

    2.移存台湾的金银、外币,应由政府运回大陆,以应军政开支。

    3.移存台湾的美援军火,应由政府运回大陆,分发各部队使用.

    4.所有军队,一律听从国防部调遣。

    5.国民党中央的决策,只能作为建议,不能强制执行。

    6.拟请蒋先生出国考察,并设法争取外援。

    李宗仁一看非常高兴,何敬之啊何敬之,真不愧是摸爬滚打多年的老狐狸,件件都说到了他心里。

    只是李宗仁还有一点出乎意料,就是最后一条:逼蒋出国。他是万万不敢作此想的。在此之前,国民党军政大佬但凡是出国的,基本上意味着被贬、被剥夺权力,甚至有性命之忧。参见冯玉祥之死。

    但何应钦这样列了,他也想借此试探一下蒋的态度,于是以自己的名义照发给蒋介石。

    蒋介石当时也急于把李宗仁推到前台应付中共的和谈,一口应承下来。

    第六条要求之无理、突兀,很多人都看出来了,之前一直充当各方联络人的阎锡山都看出不对劲了,私下里说过,这岂不是要蒋先生死。

    何应钦却满不在乎。甚至已经提前安排了一批特务,准备待蒋介石去美国要外援时,欲行不轨之事。

    那么何应钦的底气来自哪呢?光有李宗仁作为奥援就能使他这么大胆吗?并非。

    何应钦当时侥幸地认为,国民党残军尚有百余万人,与共军决战固然不可能,但用来坚守各处险要之地,与中共缠斗一些时日还是有资本的。

    尤其是中央军嫡系十四兵团,也就是宋希濂所率那个兵团十几万人,基本没有受到什么打击。何应钦亲自给宋希濂下令,让其左靠湘西,右依八百里洞庭湖,迟滞解放军的攻势。

    只要争取到半年时间,国军便可利用两广和福建、台湾等地,再度经营起百万大军,足可与共军抗衡。

    何应钦志得意满地认为,到时排除了蒋介石的影响,他完全有力量成为蒋系人马的带头大哥,与李宗仁一较高下。

    然而就在他大打如意算盘之时,前线传来消息,宋希濂置军令于不顾,擅自将部队撤至鄂、川边界的恩施一带,致使芷江、常德一线门户洞开,白崇禧所部将有被解放军包围之虞。

    何应钦怒令宋希濂务须遵令率部火速赶至指定防区。不料宋氏竟在电话中同何顶起牛来。

    何应钦指责宋希濂哪来这么大胆子,宋希濂直接说:这是校长的命令,你看着办。

    宋希濂违抗军令不要紧,各地正在观望形势的国军大将,也纷纷按蒋介石的授意行动,根本不把何应钦的命令当回事。

    何应钦这才明白过来,蒋介石所说的什么六条让步,全都是说着玩的,根本不做数。他在溪口架设的电台,可以轻易通到各兵团将领那里,蒋介石仍然对军队保持着牢牢控制。

    不久后,由于国军无力抵挡解放军南下,广东全省很快易手,何应钦难辞其咎,被迫辞职。

    何应钦本有心学孔祥熙、宋子文等人流亡美国,准备工作都已做好,蒋介石却突然打来电报说,敦促散落在各地的军政要员,赶紧撤到蛙岛,何应钦本人有专机相送。

    何应钦估计自己的密谋可能并没有传到蒋介石耳朵里,反复思量,最终还是登上了去台的飞机。

    此一去,何氏再无翻云覆雨的能力,从此被剥夺实权,成为蒋介石身边的一尊政治花瓶。

    国军败退之际,诸大佬之间不思团结一致,风雨飘摇之际仍是尔虞我诈,不败何待?

    成功有一万条不同的道路,而失败则大致皆同。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